释名
邛钜、下马仙。
气味
(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
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气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痈疽肿痛。用闾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疥疮。用闾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释名
大蓼、墨记草。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释名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
(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气味
(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
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释名
蓝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释名
靛花、青蛤粉。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小儿疳痢。随小儿...
释名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
(根)微温。
主治
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
释
名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小儿疳痢。随不睡年龄大小。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