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伏热...
释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
(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
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火焰...
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主治
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
释名
绿葡萄、五爪金、五爪龙、山葡萄、玉葡萄、大接骨丹、赤葛、赤木通
气味
酸涩、有微毒。
主治
痈肿、狗咬。用见肿消捣烂敷贴。
一切肿毒。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荣麻根,共捣成饼,加硭硝一钱,和匀,贴患处。贴时留头,药...
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
(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瘘疮不合。先以温热的淘米水洗净患处,再用葵叶微火烘暖贴上,贴过二、三百叶,把脓引尽,即可合口生肉。忌鱼、蒜、...
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主治
小便不通。用鸭跖草一两、车前草一两,共捣出汁,加蜜少许,空心服。
赤白痢。用鸭跖草煎汤每日服。
喉痹。用鸭跖草汁点喉。
痔疮肿痛。用鸭跖草、碧蝉儿花一起,搓软敷...
释名
根名碎骨子。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根)堕胎、催生。...
释名
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