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白芷

释名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

草部·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

草部·藁本

释名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悄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草部·蛇床

释名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阳事不起。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赤白带下,月经不来。用蛇床子、桔白矾,等分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

草部·蘼无

释名 亦名薇芜、蕲、江蓠。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草部·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草部·旋复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

草部·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

草部·延胡索

释名 本名玄胡索。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

草部·山慈姑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