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鲜,音仙。亦名白、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
(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
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李明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
释名
亦名苦、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用苦参一...
释名
亦名周麻。
气味
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小儿惊风,一叫...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防风和血。用土当归煎酒服。
闪扭手足。用上当归同荆荠、葱白煎汤浸洗患处。...
释名
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
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
气味
苦、甘、平、无毒。
主治
中风,通风发冷,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加好酒...
释名
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根、百枝、百蜚。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盗汗。用防风二两、芎一两、人参半两,共...
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
释名
《唐韵》作湔胡。
气味
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
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