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诸子百家 > 诸子百家之庄子与惠子对比

诸子百家之庄子与惠子对比

诸子百家 2021-08-21

智者的论辩,与科学精神在中国的流失

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学术论坛高手,一个是当过漆园小吏的庄周,一个是在梁惠王时任相的惠施。庄子与惠子在知识、学问和智慧问题上长期进行过高水平的辩论;庄子的思维既敏捷又飘逸,惠子的思想既深邃又超凡。可惜天有不公,庄子的著作存世有洋洋洒洒的《庄子》一书,而惠子写在竹简上足足装满五车的著作却荡然无存。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惠子的学术观点,几乎都是从庄子的记述中获得的,它们被收入《庄子》一书中,特别是第33章的《天下·惠施篇》。

在《天下·惠施篇》中,庄周首先承认惠施学问渊博,著作有五车之多;接着又给了一个基本否定的结论,即惠施的的观点杂乱无章、词不达意。然后举出惠施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1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即最大的物质是它的外面没有其他的物质,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宇宙;最小的物质是它的内部没有其他的物质,相当于古希腊人说的原子,或今天所说的基本粒子。

2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一般解释“无厚”为几何学上的平面概念。不过,笔者怀疑“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乃“可积也,其厚千里”之误,意思是没有厚度的东西可以累积成千里之厚,显然这属于微积分的概念。

3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即物体之间不存在绝对高度,只存在相对高度。〕

4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即太阳到达中天的时候,也是它开始倾斜的时候;物体形成(生)的时刻,也就是它开始解体(死)的时刻。

5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这个命题涉及到如何确定物体之间的同与异问题。

6 、“南方无穷而有穷”。这个命题涉及到方位如何确定的问题,即“南”的方位到达一定的位置(南极点)之后,继续向前就不再是南方了。

7 、“今日适越而昔来”。这个命题涉及到日期如何确定的问题,有点类似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8 、“连环可解也”。这个命题涉及到多维空间问题,对于三维空间的连环体,在多维空间里则存在着缺环。

9 、“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所谓燕北越南,即地球的北极和南极,它们所指的方向就是天的中央(地球自转所形成的中央方位)。

10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人类应当不分贵贱地善待自然万物,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一种相通的物质。

尽管在庄子看来,惠子的这些命题和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但是,惠施的观点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于是庄子又接着写道:“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意思是说惠施自以为是,并把他的观点传遍天下爱好辩论的人,这些辩者也拿出各自的观点与惠施争论,还乐在其中(百家争鸣就是乐)。

那么,天下的辩者都有哪些学术观点呢?庄子举例如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蛤蟆)有尾。火不热。山出(有)口。轮不碾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柄。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上述命题,除了诡辩内容之外,还涉及到符号与符号所指称的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哲学问题、生物遗传变异问题(例如“马有卵”,应当指马也有类似鸟卵的遗传结构)等等。对此,庄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予了如下的评论或嘲讽:“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总之,辩论双方乐此不疲,辩者那些蒙人的奇谈怪论,都辩不倒惠施(事实上,深邃命题意见惠子的观点,完全可与古希腊哲学家比美)。

令庄子有些嫉妒的是,惠施自以为是天下口才第一:“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意思是有我惠施在,天下辩者不敢称雄。有一次,南方的大学者黄缭向惠施提问:“天为什么不坠?地为什么不陷?风雨雷霆是怎样产生的?”对这些高深的问题,惠施竟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连谦虚一下都没有,就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

遗憾的是,庄子没有记录惠施对黄缭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解答的,而是一股脑地批评惠施:“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意思是惠施不厌其烦地说着他那一套理论,越说越不可思议,为了追求名声,结果与大多数人的距离更远了。

最后,庄子总结道:“弱于德,强于物,其涂澳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大意是,惠施舍本逐末,走入歧途。从天地的大道来看,惠施的知识与蚊虻一样微不足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呢?算是一家之言尚说得过去,如果尊崇惠施的学说,那么大道就会衰微。惠施自己也没有得到理论上的安宁,他疲于解释万物,却只落了个善辩的名声。可惜啊!惠施这样有才华的人,什么也没有得到,却迷途不知返,自己追逐自己的声音,自己追逐自己的影子,不可能有结果呀。想起我的老朋友的一生,真让我悲痛啊!

庄子可以在惠子之后评论惠子,我们也可以在庄子之后再评论庄子对惠子的评论。笔者以为,庄子与惠子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两种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庄子倾向从整体的角度观察自然,其理论即“道”,这个“道”是不能或无须经由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大脑思维对自然规律的感悟。对比之下,惠施倾向于对自然事物进行比较严密的逻辑思考和推理,他提出一个个新的概念和命题,试图对自然规律给予一种符合逻辑的解释或描述,因此他的学说属于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惠施著作的失传,乃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大损失;甚至可以说,自然科学及其科学理念之所以在中国没有能够发展和发达起来,与惠施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哲学家的著作失传密不可分(科学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的形态去认识自然的性质,科学技术就是利用自然的性质去改变自然的形态)。

遥想当年,庄子与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拦河坝上(今日安徽凤阳县北),庄子看着濠河里的苍条鱼感慨道:“鱼儿多快乐啊。”惠子立刻指出:“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乐与不乐呢?”庄子反问道:“按照你的逻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乐不乐呢!”惠子反驳道:“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你不是鱼,当然也就不知道鱼的感受了,还有什么可辩说的吗?”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争论到这里,庄子偷换了一个概念,他把信息如何在人与鱼之间传递的问题,转变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鱼的信息的问题。惜乎,悲夫!一个符号信息传输学的重大科学命题,就这样化解掉了。

在社会实践上,老子不如墨子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投稿或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请与站长联系进行删除。

标签: 诸子百家